傣族剪紙

2022-05-02 11:35來源:中華五千年

  傣族剪紙產于云南傣族地區(qū),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其最早形式源于傣族祭祀儀式所用的紙幡,后來在佛教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響下逐步充實發(fā)展,形成完善的剪紙并被廣泛應用于祭祀、賧佛、喪葬、喜慶及居家裝飾等方面。在潞西,幾乎村村寨寨的傣族村民都能剪紙。剪紙一般用于刺繡樣稿、裝飾門楣、燈彩、旗幡、供品等。題材大多是花草鳥獸和各種幾何形紋。

  潞西傣族剪紙以特制的剪刀、刻刀、鑿子和錘子為工具,其剪刀和刻刀具有尖、利、仄、薄的特點,一般可剪八層紙;鑿子和錘子有穩(wěn)、鉆、靈、活的特點,一次可鑿五十余層紙。傣族剪紙分“剪”與“鑿”兩種方法,剪無需稿樣,隨手可剪;鑿則需稿樣,按樣制作。傣族剪紙的主要制品為扎、董、佛幡、掛燈、吊幢、板等,多用以裝飾佛殿的門窗、佛傘、佛幡及演出道具、節(jié)日彩棚、潑水龍亭等。傣族剪紙內容多與傣族所信仰的南部上座部佛教有關,涉及佛經故事、民間傳說和邊疆風物特產等,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鄉(xiāng)土風味。

  常見圖形既有龍鳳、孔雀、大象、獅子、麒麟、馬鹿、駿馬、游魚及各種奇獸異鳥,也有糯粘花、荷花、玫瑰花、菊花、茶花、杜鵑等花木,還有亭臺樓閣、佛塔寺廟等建筑,形象生動,圖案整齊,勻稱美觀,風格粗獷有力,樸實無華。傣族剪紙在當地的社會生活中占據著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從剪紙內涵到外在表現形式諸方面均折射出傣族人民的歷史文化傳統、審美追求和獨特的民族精神。

  在當前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革中,傣族剪紙面臨困境。因為剪紙藝人收入低微,年輕人大多不愿從事這一行業(yè)?,F在傣族剪紙的傳承人寥寥無幾,且年事已高,這一特色民族藝術急需搶救和保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云南省潞西市的思華章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全部課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