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喜歡舞“龍”

2022-05-02 11:36來源:本站

  中華民族在世界上人口最多,世界上所有華人都把“龍”作為吉祥之物,在節(jié)慶、賀喜、祝福、驅(qū)邪、祭神、廟會等場合,都有舞“龍”的習(xí)俗,因為“龍”是華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圖騰。

  在古代,中國人就把“龍”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災(zāi)降福的神奇之物,數(shù)千年來,炎黃子孫都把自己稱作是“龍的傳人”。早在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雜記里就記載著人們?yōu)榱似碛甓泶└魃室拢杵鸶魃簖埖膲延^場面。漸漸舞“龍”成為人們表達(dá)良好祝愿、祈求人壽年豐必有的形式,尤其是在喜慶的節(jié)日里,人們更是手舞長“龍”,宣泄著歡快的情緒。

  全國的龍舞有上百種,經(jīng)過幾千年的流傳和發(fā)展,表現(xiàn)形式可謂奇光異彩。龍舞能受到如此的喜愛,與它的群眾性、娛樂性是分不開的,民間有傳說“七八歲玩草龍,十五六歲耍小龍,青年壯年舞大龍”。

  耍龍的時候,少則一兩個人,多則上百人舞一條大龍,最為普遍的叫“火龍”。舞火龍的時候,常常有數(shù)十盞云燈相隨,因此多在夜里舞,所以火龍又有一個名稱叫“龍燈”。耍龍燈時,幾十個大漢舉著巨龍在云燈里上下穿行,時而騰起,時而俯沖,變化萬千,間或還有鞭炮、焰火,大有騰云駕霧之勢!下面簇?fù)碇砂偕锨Э駳g的人們,鑼鼓齊鳴,蔚為壯觀,好不熱鬧!

  這種氣勢雄偉的場面,極大地激勵人們的情緒,給人以振奮和鼓舞。因此,舞“龍”成為維系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不可缺少的樂章,也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戰(zhàn)天斗地、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氣概。

全部課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