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沙河粉上榜國家非遺名錄 更多創(chuàng)新吃法不斷涌現(xiàn)
廣州沙河粉上榜國家非遺名錄:不只牛河,它的吃法何其多
“薄如紙、通透明亮、韌而爽滑”,這是廣州知名平民美食“沙河粉”的獨特之處。2011年,沙河粉傳統(tǒng)制作技藝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其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久前,國務院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85項,廣州市申報的米粉制作技藝(沙河粉傳統(tǒng)制作技藝)榜上有名,進一步提升了廣府美食在全國的影響力。
過去,沙河粉的烹飪形式單一。近年來,美食研發(fā)者的奇思妙想迸發(fā),沙河粉已不再拘泥于當日的“干炒牛河”,更多的創(chuàng)新吃法源源不斷涌現(xiàn),極大地拓展了沙河粉菜肴的多樣性。
沙河粉傳統(tǒng)制作工藝有四大關鍵
沙河粉是一種大眾化的米制品,因最早出自廣州市沙河鎮(zhèn)而得名,流傳于廣東、廣西、海南。沙河粉的主要原材料是大米,以前做法是取白云山泉水浸泡大米,然后將其磨成粉漿,蒸制成薄粉皮,人工將其切成條狀。
用水、選米、磨漿、蒸粉――這是沙河粉傳統(tǒng)制作工藝里最重要的四點。沙河粉傳統(tǒng)制作技藝第五代傳承人區(qū)又生說,米和水的質量決定了沙河粉的優(yōu)劣。早期制作沙河粉所用的水是白云山泉水,后來改以使用酸堿度、硬度和水質相近的帽峰山泉水。選米方面,早期采用“龍眉白”米,后來多選用廣東開平一帶的米,因區(qū)又生嘗試過,用其做出的成品河粉有彈性,表面光滑,潔白鮮明、光亮、有透明感,具有天然大米固有的色澤和氣味。入口的米粉具有天然的大米香味和風味,有爽滑感、不粘牙。
多年來,作為技藝傳承人,區(qū)又生一直在改進沙河粉的制作工藝,為不同烹飪方式研究更適用的沙河粉。比如用于做湯的沙河粉,又稱“水粉”,原有工藝制作出來的成品在湯中泡久易碎,他通過改良原料和工藝來改變這個缺點。在其掌舵的沙河粉村、味稻粥城、盆滿缽滿等餐廳,沙河粉都是自家制作的。
沙河粉菜肴里的萬千世界
“廣州是一座包容性極強的城市,這份包容同樣體現(xiàn)在對待食物風味的態(tài)度上?!睅X南五號酒店廚師長吳家泉告訴記者,干炒牛河這個主流做法為大眾熟知,但沙河粉的演繹可以更加豐富,他們嘗試將東南亞風味、西式風味加入其中,嘗試用撈、?h等不同烹調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開發(fā)出多款沙河粉的創(chuàng)意外賣菜。
冬陰公海鮮蟹柳沙河粉、海苔麻汁雞柳沙河粉是因應夏季而開發(fā)的沙河粉菜肴。前者是湯河粉做法,后者是撈的制作。冬陰功湯為東南亞特色菜肴,它的酸辣開胃能叫人從夏季的疲膩中解脫出來,微酸帶少辣,椰香味濃郁。
吳師傅從6款河粉中,挑選出一款米味特別濃郁的沙河粉,浸潤于冬陰功湯中,它飽吸酸辣湯汁,酸辣包裹米香,在舌尖上竄動。海苔麻汁雞柳沙河粉味道清香,頗受年輕人喜歡,雞柳、海苔碎、青瓜小棒條、沙河粉在韓式無油芝麻汁和店家秘制研磨花生醬的攪拌中,被賦予了別樣滋味。
順德魚生的靈感被借鑒到沙河粉菜肴里,于是有了“至尊沙河粉”。吳師傅用咸菜絲、涼瓜青、酸蕎頭、芽菜和檸檬葉這類具有廣東特色的蔬菜配搭沙河粉,夏日風情躍于餐桌。如果你是老廣人,那么兒時關于咸酸的記憶恐怕也會隨著味蕾的牽動而涌上來了。吳師傅時常從傳統(tǒng)的美食配搭里得到啟發(fā),他說“沙姜海螺沙河粉”的靈感是傳統(tǒng)粵菜紅蔥頭白切雞,沙姜的芳香配合干蔥頭更能突出海螺片河粉的鮮爽。而黑松露芝士?h河粉是一道西式素菜,芝士與黑松露的香極具記憶點。
零食沙河粉,睇波好搭檔
沙河粉甚至可以做成零食。這些年來,區(qū)又生帶著團隊一起研發(fā)了超過百款沙河粉菜肴,最后篩選出部分符合現(xiàn)代消費者口味的沙河粉菜品。據介紹,Shake Shake脆河粉就是沙河粉零食化的嘗試,類似于雞米花的做法。將沙河粉裹上脆漿,炸脆以后拍碎,放在紙袋內,與帕瑪森芝士、紫菜碎搖勻,十分香脆。如果市民有時間,甚至可以嘗試做一做,正好為深夜看球賽提供了零嘴。
如果在炸得酥脆的沙河粉上淋上一層日式抹茶汁,再加上金黃的芒果和紅艷的草莓,做成一份鮮果抹茶沙河粉,這就成為一道甜品,口感馬上增添了不少清新的感覺,這個做法更得女士喜歡。(曾繁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