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中文學校女校長李艾萍:根在中國,我驕傲

2022-05-02 03:21來源:都市晨報

  講述人:李艾萍 講述國家:加拿大

  2001年,為了與丈夫團聚,徐州人李艾萍舍棄了收入頗豐的一家大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帶著兒子移民加拿大溫哥華。

  只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溫哥華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由于幾乎四面環(huán)水,是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最大天然良港,素有“太平洋門戶”之稱。斯坦利公園、唐人街、加拿大廣場等著名景點,匯聚了現代都市文明與自然美景,分隔的花園、綠地幾乎占據溫哥華80%的面積,多次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因此,當年李艾萍夫婦也和不少中國人一樣,選擇移居溫哥華。

  我的移民我的家

  李艾萍說:“我的英文雖不好,但在加拿大卻沒有遇到語言大礙。因為街道上時有華人照面,好多商場、酒店乃至機場的招牌,都是中英文雙語字體;在由華人創(chuàng)建的加拿大最大的亞洲食品連鎖超市“大統(tǒng)華”里,導購員、收銀員、顧客,熙熙攘攘都是黃皮膚,讓人禁不住產生在國內的錯覺;粵菜、川菜、魯菜等中國餐館也隨處可見,可就是沒有徐州的烙饃和辣湯,實在有點遺憾。由于我家住在溫哥華的素里市,距離繁華的市中心有點遠,加上口味、習慣問題,所以來這里好多年,平時的一日三餐基本都在家做,這里的華人家庭基本都是這樣。”

  “周末,全家人會在集中前往超市購物時換換口味。老大從小生長在徐州,所以至今喜歡吃辣,小二子生在加拿大,熱狗、意大利餡餅和楓樹果露是他的休閑小食”。橘生南國則為橘啊,呵呵?!?/p>

  “加拿大的主要城市都有唐人街,溫哥華的唐人街位居北美第二,僅次于美國舊金山的唐人街。唐人街上滿街都是講華語的人,交流便利,對孩子雙語環(huán)境的成長也至關重要。因此,除了全日制學校外,溫哥華的周末中文學校和家庭輔導班也不少?!?/p>

  我的選擇我的夢

  2002年的一天,艾萍熟悉的一位中文學校老師突然要回國,匆忙找到她救急,請她代教一年級,就這樣,在國內做過人力資源培訓的她,第一次走上了教授中文的講臺。

  班里15個學生中,有個孩子跑跑跳跳總是靜不下來,小家伙性格外向,有表現欲,喜歡展示學到的知識。“何不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因材施教?”李艾萍想。

  從此,在她的課堂上,呆板的詞匯默寫變成了紅黃藍綠團隊互動競賽。老師在上面念一個詞匯,下面第一排同學需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寫出來,否則就由后面的同學接力,沒答對的同學可以為他加油,整個課堂氣氛立即活躍甚至“發(fā)瘋”起來。朗讀、填空、背誦等原本枯燥的學習,都在寓教于樂和團隊精神的幫助下得到提升,課堂氣氛相當輕松,全班同學的學習成績噌噌向上躥,這個教學方法也得到了家長及學生們的認可。

  到加拿大后的第三年,艾萍的第二個兒子呱呱落地,她由此也中斷了教學。艾萍的老公是安全管理局的數據分析師,每天早出晚歸,撫育兩個孩子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她身上。

  艾萍這一休,就是兩年多。

  等小二會走了,會跑了,會和大人交流了,艾萍終于可以輕松一下了。一天上午,正帶孩子外出的她,突然被一個滿頭大汗的學生撞個滿懷,并聽他激動地喊:“李老師,終于找到您了!”

  原來,那個調皮孩子在她辭工休假后,一時不適應新老師的教學方法,不斷與老師發(fā)生摩擦,無奈之下只好轉學。家長和孩子滿世界找她,她帶過的那個班的全體同學,也在當地《楓華之聲》網站上集體署名發(fā)文:我們的Teacher李,回來吧。

  艾萍和孩子淚流滿面地擁抱在一起。那一刻,撥動了她的教師夢之弦―――“在徐州解放路小學上學時,班主任孟憲玉就經常為我這個小班長加油,中學作文也常獲老師好評,后來,我陰差陽錯進入煤研所工作,從此和教師夢失之交臂。”如今的溫哥華,華人孩子越來越多,中文師資的需求有增無減。自己參與其中,不僅圓夢,還能為孩子們不忘母語做點努力,是傳承,是責任,也是火炬手?。?/p>

  當夢想遇上機遇,選擇勢在必行。2006年,艾萍先是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幼兒園,后來又到溫哥華至善中文學校任教。由于表現出色,2012年底,李艾萍正式從臺灣校長手里接過帥印,成為這個已成立20年的至善中文學校的校長。

  我的學校我的兵

  溫哥華至善中文學校創(chuàng)辦于1994年,學校從4歲啟蒙年齡起始,開設幼稚園至中學部12個年級的中文課,共有學生近300名,中文師資來自于中國大陸及兩岸三地,每周末授課。寬敞明亮的教學樓見證了激烈競爭中這所學校的成長與繁華,如今,這所學校已成為大溫地區(qū)中文教育行業(yè)之翹楚。

  “這些學生中,80%是華僑的孩子,20%是來自其它國家的孩子。課堂里,各色人種膚色的大集合,很有意思,呵呵?!?/p>

  “除了中文教育,我們也注重文化培養(yǎng)。比如今年7月,作為會員單位,我們將繼續(xù)參與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辦、加拿大B.C省中文協(xié)會承辦的中國尋根之旅,讓學生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體驗各地風土人情,弘揚傳統(tǒng)的孝德遺風,同時提高他們學習中文的興趣。今年我們將與5000名世界各國的華裔青少年一同云集北京,零距離交流?!?/p>

  “我的根在中國,我驕傲,自己是中國人!”豐富多彩的游學活動,使越來越多的孩子喊出了心里話。很多學生在成年后,都選擇到中國讀大學或工作。

  “這是一個至善而任重道遠的平臺。讓孩子學中文,不止拓展語言領域,也為他們將來成年學兼中西打下良好的基礎,正所謂炎黃子孫,薪火相傳?!边@也是艾萍校長的肺腑之言。

  我的徐州我的根

  “徐州是我的家鄉(xiāng),在這生,在這長,無論自己走多遠,離開多久,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都能牽動神經?!卑既缡钦f。

  2012年春節(jié),艾萍所在的徐州六中80屆同學舉辦50周歲聚會,組委會特地提前向她和幾名海外學友發(fā)出邀請,希望他們回家鄉(xiāng)參加這次大型生日聚會,并且建立了同學QQ群。熱情的同學們在QQ群里提前預熱,一張又一張老照片貼了上去,家鄉(xiāng)的烙饃、辣湯、火燒,青蔥時代的花兒與少年,無一不是熱議話題。因為教學工作脫不開身,艾萍遺憾地和這次聚會擦肩而過,但一有時間,她就坐在電腦前,參與同學群里的家長里短、兒女情長??粗l(fā)來的一張張山水新景、人物照片,不禁為家鄉(xiāng)自豪,對故土的掛念深深扎根在骨髓里,浸入到血液中。

  以思念的名義,寄托故鄉(xiāng)的那輪月亮,李艾萍“竄改”了歌曲《我的家鄉(xiāng)我的根》―――遙遠的徐州城/兒時的大世界/學校的教學樓總牽著我的魂。夢中常思那云龍山/樹高千尺也忘不了父老鄉(xiāng)親。父母教我學做人/老師教我長學問/生我養(yǎng)我的家鄉(xiāng)/那是我生命的根。無論漂泊到哪里/都牢記我的徐州我的根!

  ◎文字整理:李繼玲   本版圖片由李艾萍本人提供

  親朋寄語

  李麗萍(姐姐):艾萍在姐妹中排行老幺,她從小學習就好,獨立性也強,沒讓父母操心過。如今她雖不能常回來,但總打電話問長問短。妹妹,你是我們永遠的牽掛!

  侯又光(六中校友):艾萍移居加拿大后,我曾去看過她。如今得知艾萍事業(yè)有成,我心里那個高興?。樗湴?!

全部課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