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中文教育中心創(chuàng)辦人:為了中華文化傳承
“維也納中文教育中心”已成為我們城市、我們教育體系和我們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成就遠遠超越了單純的語言傳承。向孩子和青年人傳承中國語言與文化,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溝通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是維也納市長豪伊普爾博士2006年在維也納中文教育中心成立10周年之際對其的評價。隨著歐洲華文媒體、奧地利媒體的報道,這所中文學校的創(chuàng)辦者和主要管理者趙國剛、趙靜夫婦也成為當?shù)厝A人圈里家喻戶曉的人物。
據(jù)介紹,“維也納中文教育中心”現(xiàn)有40個班,800名學生,30多位老師。除教授中文外,還為學生們開設了音樂、舞蹈、繪畫、武術、象棋等興趣班。另外還有德語、英語、太極、知識講座等針對學生家長的學習班。學校屬于非贏利性機構,向?qū)W生收費是為了支付校舍的租金、教學器材和老師的工資。因為中文學校只在周末開課,老師的薪酬按課時計算,不上課不取酬。
趙博士說,辦學之初的最大困難是生源。對華人后裔而言,中文雖然重要,但對其升學、就業(yè)都沒有太大幫助,也不是其必修課。對學生和家長而言,學中文是課外給他們增加負擔。為了動員華人家長將子女送到中文學校上課,趙博士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往中餐館跑,動員那里的華人送孩子來學中文。他忘不了站在寒風中迎候?qū)W生時心里的那種焦急。那時,他們家的老二才兩歲,趙靜要上課,他要照顧送學生來上課的家長,老二常常睡在汽車里。辦學初衷是為了自己的孩子,結果卻沒時間去關心自己的孩子。
曾多年擔任校長的趙博士說,學校能得到迅速發(fā)展,師資是關鍵。國外學生與國內(nèi)學生不一樣,他們沒有必須學習中文的壓力。因此,調(diào)動孩子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一旦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就很可能退學。此外,中文學校的學生不是按年齡分班,而是按中文水平分班。同一個班的孩子年齡有差距,興趣不一樣。這就需要任課老師能因人施教、差異施教。對高年級的學生,如果只講字、詞、句等語法,就可能挫傷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將上述語法融入中國歷史文化、人文地理,并歸納出相關語法和修辭規(guī)律,就會使學生在學習中國文化的同時,掌握字、詞、句的正確運用。鑒于老師的年齡、閱歷差異較大,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相互聽課、觀摩、交流就顯得十分重要?,F(xiàn)任校長趙靜表示,作為學校的管理者,不僅要傾聽學生家長的訴求,還要與學校老師成為知交,在他們遇到困惑時,能及時向你傾訴,與你交流。
談及學校的未來發(fā)展,趙博士表示,為了華人的長遠利益,中文學校的教育要注重與當?shù)刂髁鹘逃慕榆?,要鼓勵學生吸收各民族文化的精髓,培養(yǎng)他們?nèi)谌胫髁魃鐣哪芰?,使他們成為融貫中西文化、視野開闊、德才兼?zhèn)涞拈_放型人才。(方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