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料峭”
“料峭”是個很奇怪也頗耐人尋味的詞,它形容的是“天氣微寒”。而要單獨地解釋“料”和“峭”的意思,卻會發(fā)現(xiàn)兩個字根本與“天氣微寒”無關(guān)。
但它就這樣被古代文人用起來了,有了“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寒風料峭透冰綃,香爐懶去燒”等詩詞名句。
我之所以想到了“料峭”這個詞,是因為眼下正處于這樣的時節(jié):冬天剛剛過去,春天已經(jīng)到來,而在這樣的過渡階段,冬天似乎是不太甘心立即退場的,在春天的地盤,它要作最后一搏。
不禁又想起“乍暖還寒”一詞,李清照詞云“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寫的是夏末秋初時分的天氣和心境,但我覺得“乍暖還寒”還是形容初春最好,就像“料峭”一樣,讓人走進寒意未退的春天時,有具體而微的體驗和感受。
你看,立春早已過了,風向也轉(zhuǎn)成了東風,吹在臉上,雖不再刺骨,但依然給你寒冷的感覺。在山陰、溝底、房屋后面,說不定還能發(fā)現(xiàn)零星的殘冰。路上的騎車人還沒有脫下手套,只是內(nèi)心比往日輕快了許多。當天上的云濃重起來,很可能就在你不經(jīng)意間飄下雪花。雪花沒落地就融化了,成了雨滴,使干燥的地面一下子濕潤起來。
寒是寒,但暖的確就在不遠處候著。經(jīng)冬的大片麥苗日日變得新鮮,樹木如睡醒一般,漸漸地長了精神,有了潤澤之色。駐足一棵垂柳前,枝條開始發(fā)青,近看,上面竟有了褐黃的小小芽包,似乎一陣風過來,它就能甩出一串綠。一些野草開始賣萌,在渠畔的枯枝敗葉間,冷不丁地就給你點顏色看看。鳥們的叫聲也暢然了許多,它們欲盡快地叫開滿野的綠葉紅花。
在這個冬盡春來的時節(jié),你感覺希望和夢想是如此的切近。在晴暖的中午,站在室外的你,衣服上開始有了陽光的味道?;▓@內(nèi)的迎春花、紫薇、桃樹、玉蘭都做好了開花的準備。春天來了,它們將向你展現(xiàn)怒放的生命。
寒與暖在靜靜地完成交替。料峭,你再次想到這個詞。你覺得“料峭”是冬天對春天的最后考驗,是季節(jié)輪回的一個緩沖,是寂寞和熱烈的一次握手,是新歲與舊年的纏綿話別。在悄悄勃發(fā)的生機中,你很想跟大自然來個熱情的擁抱。春風里,你的內(nèi)心已是萬紫千紅。
(摘編自香港《大公報》 文/單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