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思維-語言互激教學的初步體會

2022-05-02 01:01來源:本站

  ――“新聞記者焦點訪談”教學設計的體驗

  我教中文AP(提高班)已是第四個春秋。我默默思索:高中生的知識面越來越寬,認識能力也愈來愈高。面對我們的社會,他們正準備著“人格的獨立“。那么,我又如何使他們對這節(jié)中文課興趣不減,臨高考而不舍?固守過去的一般性情景互動教學,顯然已經不夠,必須創(chuàng)出一條新路。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是實踐的結晶,這是一個大命題。但具體到每一位高中生――準備介入社會的“準獨立人”,讓他們嘗試接觸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啟迪思維,以活躍的思維再去激勵語言的運用,就會使以往的情景互動教學躍上一個新的臺階,重新激發(fā)學生的中文學習熱情。我暫且將其稱為實踐-思維-語言互激教學法。

  基于這一理念,我大膽地設計了一堂“新聞記者焦點訪談”課。我借鑒國內曾經熱議的事件:老人路邊跌倒該不該扶?以題材論,這是一個焦點性社會實踐問題,從思維看,引起社會各界思維大碰撞,這種碰撞的外在形式自然是語言的精彩運用。這對高中學生的語言鍛煉必當獨具功效。

  “記者焦點訪談課”是這樣設計的:一群男女學生走在放學的路上(從全班9名學生中找出5名),突然,看見一位老奶奶跌倒在路邊(學生扮演),學生們急忙跑過去,想把老人扶起,但老人年老體衰,扶不起來。學生們趕緊打手機叫來醫(yī)療救護車,兩名學生陪護疾馳醫(yī)院。觀察到事件發(fā)生的記者(班上的2名學生)飛奔而來,很多路人、包括不少學生(班上其他學生)也都圍攏過來。記者開始采訪。問救護老人的學生甲:老人跌倒了,你趕快去扶她,你怎么想的?學生答:老人跌倒了,是有生命危險的,我應該去扶她。又問學生乙:你也會去扶嗎?答:啊,我不要去幫,沒看大陸網(wǎng)上說,現(xiàn)在有的人也挺壞,你幫了他反倒被誣陷,那我可怎么辦? ……一連串的尖銳問題引出機警的即興對答。一場別有情趣的記者焦點訪談構成對學生語言表達的現(xiàn)場實測。

  記者訪談課的第二個階段是筆談所感。請學生們就訪談內容寫一篇短文,同學們更是情緒高漲,都想通過短文表達自己的論見,作得格外用心。除了正面闡述各自的看法,還有的同學把自己的內心描述得很細膩,令人忍俊不禁。比如有的文中說:見到老人跌倒,我肯定去扶的,為了不被誣告,我會用手機錄下現(xiàn)場的情景,這樣,被誣告的時候,我就有證據(jù)了。還有的寫道:等我老了,如果跌倒了,我肯定是希望有人來扶的,并且趕緊送我到醫(yī)院。不過,我不會叫人家給付醫(yī)藥費的。

  課后,學生和家長都反映,這樣的中文學習方法,既新穎又觸及社會大事,從激發(fā)思維中,使中文得到更深刻的鍛煉。作為教師,我感到這僅僅是體驗這種教學方法的初步嘗試,還很粗淺。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我有信心使之不斷改進和完善。(美國亞特蘭大現(xiàn)代中文學校AP中文 孫雪飛)

全部課源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