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目不識丁"
2022-05-02
12:48來源:天津日報
形容某人不識字,往往說“目不識丁”或“不識一丁”。有人解釋說,“丁”字最簡單、最易識,若連“丁”字也不識,當(dāng)然其他字更不識了。這是想當(dāng)然的解釋,豈不知“一”字比“丁”字更簡單易識?!冬F(xiàn)代漢語詞典》與一些成語詞典則引《舊唐書?張弘靖傳》中“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來解釋,說其中“丁”字本當(dāng)作“個”,因形近而致誤,后人便說“目不識丁”。這也是牽強附會的解釋。
“目不識丁”之典,實則出于《晉書?苻堅傳》。太元七年(382),苻堅宴群臣于前殿,奏樂賦詩。秦州別駕姜平子所獻(xiàn)詩中有一“丁”字,但下面的豎鉤寫成豎,成了“?B”字。苻堅不認(rèn)識,問是何字,姜平子回答說,“臣丁至剛,不可以屈,且曲下者不正之物,未足獻(xiàn)也?!避迗月犃松鯙楦吲d,將姜平子擢為上第。其實姜平子將“丁”字寫錯了,他自作聰明所寫的“?B”字,乃是古“下”字。姜平子不知此為古字,苻堅本一粗人,當(dāng)然也不知為“下”字,所以還褒獎了姜平子。
后來,人們便以此為典,稱識字太少或不識字為“目不識丁”?!杜f唐書?張弘靖傳》也是用此典,“丁”字并未錯,不是“識一個字”,而是“識一‘丁’字”,也就是識些字的意思。陳寅恪詩有“悔恨平生識一丁”句,絕不是說悔恨識得最簡單的“丁”字,更不是說悔恨識了一個字,這里的“一丁”,是指所識之字,實即謙指自己的學(xué)問。